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以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已成为各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构筑全球竞争优势的战略焦点...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以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已成为各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构筑全球竞争优势的战略焦点。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力量,洞悉未来产业相关企业的创新表现,对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战略意义。
10月14日,武汉大学数据智能研究院、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中心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共同研制的《全球企业创新指数2025》(Glob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dex,GEII 2025)报告在2025东湖论坛的主论坛成功发布。
GEII 2025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创新协作三个维度,全面刻画了全球及中国领先企业在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五大产业领域中的创新格局与发展态势。其中,知识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主要涵盖知识创新产出、影响与扩散,以衡量企业的前沿探索与理论贡献;技术创新作为核心支撑,着重考察技术创新产出、质量与影响,以评判企业在技术开发与应用转化中的实效;创新协作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途径,通过评估创新主体规模、地位与协作水平,系统反映企业整合资源与构建创新生态的能力。
企业创新指数评估的概念模型
GEII 2025通过揭示各未来产业中企业的创新动态,旨在直观展现全球与中国创新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为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依据。
全球创新三极并存 中国未来信息产业表现亮眼
GEII 2025报告显示,全球未来产业的企业创新活动呈现出“东亚—北美—欧洲”三极共存、层次分明且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
中国以67次的企业上榜总频次位列全球第三,与德国共同组成第二梯队,显示出强劲的追赶势头。中国在未来信息产业表现最为亮眼,共有3家企业跻身全球前十,14家企业进入全球前五十。其中,华为更是位居未来信息产业全球综合排名榜首。此外,在未来能源与未来材料领域,中国分别有2家企业进入全球前十。国家电网位列未来能源产业全球第一,彰显了中国在清洁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的长期资源投入与卓越创新成效。
综合巨头与垂直领军者并进 全球未来产业创新格局趋稳
与2023年相比,2024年全球五大未来产业综合排名前二十强企业格局整体稳定,各产业领军企业地位稳固。未来信息产业的华为、未来制造与未来材料产业的三星、未来健康产业的强生,以及未来能源产业的国家电网,继续蝉联各自领域榜首。这些企业通过持续高强度的创新投入,已构建起系统性的竞争壁垒,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领导力与生态影响力。
研究发现,以三星、LG、IBM、西门子、通用电气为代表的大型跨国集团,展现出卓越的跨产业创新能力。其高度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标志着这些企业已成功实现跨领域技术资源的整合,构建起深度融合、协同演进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虽未广泛覆盖五大产业,却在核心领域展现出极强的专注力与统治力。华为与国家电网作为典型代表,分别聚焦未来信息产业与未来能源领域,并双双位居全球榜首。这一鲜明对比,揭示出当前全球未来产业正呈现出“综合型生态构建者”与“专业化领域深耕者”并存的竞争格局。
总体来看,全球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正沿着两条鲜明路径同步推进:一方面依赖跨领域技术的系统融合与生态构建,另一方面则依托于专业方向上持续深耕所构筑的核心能力。两种模式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全球未来产业创新生态的丰富层次与强大韧性,为全球科技经济格局的演进提供了多元动力。
中国区域创新集群效应凸显,京粤双核引领中国未来产业发展
中国未来产业创新资源呈现高度地理集聚特征,形成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三大区域为引领的发展格局。
北京以98次的企业上榜总频次独占鳌头,在全国范围内展现出全面领先优势。在中国未来材料产业,北京占据前50强中的26席,充分体现其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与国企总部集聚地的战略中枢地位。
广东以61次的上榜频次紧随其后,凸显了其作为创新强省和经济大省的雄厚实力。广东在头部企业培育方面成效显著,其在各大未来产业的前10强中均占据近半数席位,华为、比亚迪、腾讯等企业凸显了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创新体系活力。
上海、浙江与江苏共同构成长三角未来产业协同创新板块。其中,上海与江苏在未来健康产业展现出强大的集群优势。药明康德、复星医药与微创医疗三家上海企业占据国内未来健康产业前5强中的3席。江苏则有恒瑞医药、豪森药业与信达生物等生物制药领域知名企业。浙江在未来信息和未来能源领域实力突出,拥有阿里巴巴、正泰电器等行业领军企业。
这一“多点引领、集群共进”的空间布局,清晰勾勒出中国未来产业创新高地的分布图景,也为区域协同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湖北聚焦:信息制造奠定基石,创新潜力蓄势待发
湖北省正凭借雄厚的工业底蕴与科教资源,在未来产业的创新赛道上跑出差异化优势。最新数据显示,湖北省以累计上榜6次的成绩位列全国第七,展现出其在新兴领域多点布局的创新活力。
在未来信息领域,中国信科集团跻身全国前十,高居第七位,技术创新指标表现突出,凸显湖北在光电子信息领域的深厚积累。而在未来制造产业赛道上,湖北省有两家企业进入全国50强。其中,东风汽车位列第32名,展现传统汽车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实力;长江存储则作为半导体产业新锐力量,排名第41位,标志着湖北在存储芯片领域实现关键突破,形成“汽车+半导体”双轮驱动的先进制造格局。
湖北省在未来能源领域同样表现亮眼,有两家企业入选全国榜单。中国三峡集团位列第21名,其突出的创新协作能力,彰显了企业在推动大型清洁能源项目中的系统整合优势,已成为引领长江经济带能源转型的重要支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材料与未来健康两大前沿领域,湖北省企业暂未进入全国前五十强,这也清晰揭示了区域产业布局的结构性短板,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发力的方向。
从空间布局看,湖北省的创新动能高度集聚于武汉,“一城独大”特征明显。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区域竞争,湖北省需进一步激活全省科教人才资源,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在巩固光通信、高端制造等既有优势的同时,加速在未来材料、生物医药等潜力领域实现战略性突破,构建更加均衡且富有韧性的未来产业生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5-10-14 20:19
2025-10-14 20:19
2025-10-14 20:19
2025-10-14 20:19
憨态可掬的浪浪山小妖怪联名挂件、各家博物馆争相推出的文物挂件...
在电商行业快速迭代的当下,杭州目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创新为笔...